县统计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一、2021年工作总结
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38亿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3.6%,其中民间投资增长68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1%。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160元,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95亿元,增长7.5%。
1、依法履职,统计业务有序开展。完成2020年农牧业年报及县、乡、村县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制度审核报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月报、规上工业月报、贸易月报、农村居民收支等13个专业64项报表按序时要求报送。向县委、县政府提供信息专报3期、经济信息35期、统计月报8期。印发2020年统计年鉴500本。发布2020年度统计公报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完成虫草量价调研、居民收支调研粮食播种、粮食测产等专题调研4次。省级劳动力月度调查工作有序开展,涉及工卡村和嘎则居委会两个调查点。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全面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县常住人口49511人。普法工作深入推进,面向社会大众普法3次,发放宣传资料册1000余份。开展统计法制业务和培训2期,企业、乡镇统计员参训达50余人次。
2、自治区、拉萨市统计督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全面完成。严格按照县委下发的整改文件要求,统筹工作力量,部门联合发力,圆满完成整改工作。向县委、县政府报告2020年统计工作开展情况1次。协调县委宣传部将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2次,其中邀请自治区统计局专家授课1次。协调县委党校将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纳入主体班次2次,其中邀请市统计局专家授课1次。整理归档2018-2020年统计台账。开展为期两周的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督查工作,现场提出问题30条,已完成整改。
3、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支部书记围绕统计执法,开展统计执法党课1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传达学习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材料,开展《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等文件法规15次。召开支部委员会,研究部署2021年党建工作。完成三项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干部职工撰写心得体会7篇。学习党史活动有序推进,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藏视察重要讲话等专题学习3次,开展为民办实事1次。
4、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班子成员完成2020年度述责述廉。研究制定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典型案例等共6次。专项开展两节、清明等节俭廉政工作6次。统筹人员做好3月维稳、萨嘎达瓦等重要时段维稳安保工作。按县疫情办部署认真落实疫情防控。
二、存在问题
1、因人员驻村、业务培训等,加之日常突发事务性工作较多,部分党建、党风廉政学习未能按计划推进。
2、统计业务人员专业知识需予以提升,对部分指标内涵理解模糊,范围界定不准,涉及的报表数据需反复核实订正。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藏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贯穿统计工作始末,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 建议修改为 关于统计改革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家统计督察反馈意见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实施意见》政策法规要求,继续在完善统计基础台账、深化统计法治建设、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等领域发力,推进统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1、巩固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成果。管好用好统计专网,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抽检工作,确保纸质数据与网报数据一致,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继续加强统计法制、业务专项培训,计划开展2期专题培训,铸牢依法治统、依法治统思维,提升业务水平。深化统计法治氛围营造,按照统计法治宣传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乡镇、进企业的普法思路,发挥统计部门牵头和协调职能,纵深推进统计普法宣传,切实为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营造良好氛围。
2、以数据复核为切入点,深化报表制度。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实施意见》政策法规要求,按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思路,继续抓好纸质台账建立、纸质台账与网报数据比对、网报数据与实际财务指标比对等工作,保障数据真实正确。完善统计基础台账管理,在企业、乡镇留存台账的基础上,完善县局资料留存,定期检查,确保资料齐全。
3、强化统计信息共享建设。完成2021年统计年鉴编印工作。按月制作统计月报。按时向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当好参谋。继续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衔接,形成企业统计监督合力,持续巩固应统尽统、应报尽报的良好局面。
4、在时间节点内完成国家统计局统计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成立整改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部门、整改时限,建立问题台账,定期督导检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整改工作。建立完善统计人员管理机制,结合整改成果, 探索基层统计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机制,着力解决人员更换频繁、人员专业不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