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卡镇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工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民生保障,较好地完成了2021年经济目标任务,全镇农村经济收入实现13844.98万元,同比增长13%,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905.52元,同比增长13%。获得“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拉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
一、2021年工作回顾
(一)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一是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完成易地搬迁点公共厕所、便民澡堂和本地搬迁点100户群众房屋维修建设;完成拉拢组污水管网改造和庞麦组提灌站建设;完成墨达灌区田间配套维修,新建水渠、排洪沟7094米,解决农田网围栏4500米;新建格桑村温室大棚861平米。二是扶贫产业持续运营。“十三五””期间,我镇实施运营扶贫产业项目7个,共有温室大棚252栋,预计兑现群众分红资金54万元,带动就业30余人。
(二)乡村振兴成效明显
一是农牧产业提质增效。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4548.41亩,实现粮食收入0.37万吨。其中实施引进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示范基地项目380.98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993亩。燕麦饲草种植1620亩,牲畜出栏350头,顺利通过墨竹工卡县农牧业大检查并荣获第一名。二是民族手工业提档升级。西藏弥盛塔巴陶瓷生产基地建成开业,带动41名手艺传承人入厂就业。塔巴巾帼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组织妇女群众专业技能培训 560人次。目前全镇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5家,带动25户农牧民实现增收。三是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以帕热组人居环境整治为示范,有序推进工卡村50户,塔巴村15户“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组活动场所建设、院落围墙美化、植树种草绿化、生活污水处理、建筑生活垃圾清运等多个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四是生态环境稳步向好。推进河长制、饮用水源保护、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矿企业监管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河道水域常态化保洁,累计清理垃圾漂浮物 600余吨。全镇849户农户完成户厕改造,19个村小组实现了垃圾收集全覆盖。完成国土绿化任务22028株,集中清运建筑垃圾3500余吨。
(三)法治政府不断完善
一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积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及社会各界舆论监督。二是持续加对大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信访条例、预防电信诈骗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提高辖区群众对法律政策的知晓度。三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向村(居)延伸,邀请南桥律师事务所送法下乡,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积极效用,畅通村规民约法治化程序。
(四)平安创建不断提升
一是社会治理平稳有序。全镇4个村(居)安装摄像头5个,同时充分利用镇村电子显示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提高干部群众对国家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和平安创建的参与率。二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认真排查整治道路交通、森林防火、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消防、应急救灾等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城乡建设规范有效。扎实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全年发现新增违建建筑18处,针对未批先建群众进行说服教育35次。大力推进农村占耕建房问题摸排工作,完成辖区全面航拍、数据采集录入及公开公示工作。
(五)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一是社会保障日益改善。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草场承包和粮食补贴874992元,发放低保资金165139.73元,五保资金16687.53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4900元。顺利通过年度创建全国乡(镇)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县级交叉验收。全年开展临时救助和“三大节日”“七一”困难群众党员慰问140余人。二是文教事业全面发展。全镇现有在校学生1934人,十五年免教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全镇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村(居)农家书屋存书12000余册,村文艺队参加“松赞干布艺术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庆活动演出2次。工卡、塔巴、格桑三个村荣获拉萨市文明村,农牧民家庭获评“文明家庭”1128户。三是卫健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有序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缴费和享受特扶、奖扶政策人员信息核对工作,目前农牧民群众医疗参保缴费3825人,收缴率完成68%。扎实做好新冠疫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强检验检疫,加大疫苗接种,及时防止重大疫情发生。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联结机制尚不健全,产业项目存在技术壁垒,产品市场局限性大,未打开内地市场。二是经济发展转型缓慢,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需要改善。三是安全生产领域形势严峻,安全监管人员数量不足,检查不够全面,且没有执法权限,未能形成有效约束。四是高校毕业生仍然倾向于公招考录,对内地和企业就业意愿不强。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农牧民群众希望就近就便就业,远距离就业意愿不强。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是整合资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闯出一条产城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二是依托“产城融合”发展机遇,加大对现有产业项目的运营管理力度,落实产业项目运营管理办法和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发挥产业经济效益。
(二)继续打好环境攻坚战,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质量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和“四旁”造林项目,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二是加大“两违”拆除和国土资源巡查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
(三)继续抓好民生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美好需求
一是加强疫情防控,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防控举措,筑牢疫情防线。二是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和后续跟踪工作,不断完善大学生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系统信息。三是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配强安全生产领域人员,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