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乡2019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门巴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乡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门巴乡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各种有利发展机遇,按照区市县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扎实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为总基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8年,门巴乡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约10528.58万元,第一产业收入8815.7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8.81万元、牧业收入7617.68万元、虫草收入2052万元;第二产业收入40.47万元;第三产业收入1672.34万元,其中交通运输收入192.59万元,商业、餐饮收入996.22万元,其他收入483.53万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989.95元。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夯实基础,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开展“党员政治教育”“两学一做”“四讲四爱”“五有五好”学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制定学习方案、计划,利用横幅、宣传栏、文艺演出、走村入户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截至目前,乡党委班子领导讲党课6次,组织乡干部职工和“村两委”班子集中学习20余次,全乡开展集中宣讲20余次,各村分别对农牧民群众开展集中宣讲累计30余次,干部职工开展自学100余学时,集中观看学习教育片5次,召开专题研讨会2次,撰写心得体会100余篇,通过系列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使全乡干部群众的核心意识更加坚定,思想更加统一。抓好“三个全覆盖”,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按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要求,全乡下辖6个行政村办公场所、附属设施已新建完工,人员配备及相关硬件配套设施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推进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和业务培训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全乡33名村干部取得初中及以上学历。针对党员采取以会代训、观看远程教育、开展党组织书记讲党课等形式,授课内容涉及党建、党风廉政、精准扶贫、环境保护、民族宗教政策等业务工作。截至目前,全乡共组织党员观看远程教育10场次,开展党组织书记讲党课6场次,受教育党员达400余人次。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主要通过牦牛集体养殖、机械租赁、温泉深度开发、扶贫旅馆分红、房屋出租等产业扶持方式改变村集体收入薄弱的现状,截至目前,达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巴日卡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仁多岗村集体经济收入19.32万元、贴朗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德仲村集体经济收入55.48万元、波朗村集体经济收入43万元,均已达到目标。
强化党员作用发挥。开展党员包户和进牧区服务活动,成立党员“政策宣讲队、扶贫队、排忧解难队”3支队伍,为农牧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帮助和服务,累计服务群众达1700余人次。
加强党建交流。利用包村干部、下沉干部、驻村工作队微信、西藏党员教育、西藏先锋等平台为载体,积极营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跨乡交流学习13人次、跨县交流学习6人次。
严格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加大执纪监督和惩戒问责力度,突出对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的巡查监督,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奢侈浪费等“四风”问题的整治,全年对各村及乡直单位开展督导检查共40余次。
(二)实施项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全乡“十三五”期间产业项目6个,2016年新建3个,畜牧发展项目涉及波朗村、达珠村、贴朗村,实行村委会+牧户+贫困户的模式,总投资261万元,覆盖贫困户50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门巴乡德仲藏药材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171.73万元,覆盖德仲村16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500元;门巴乡村委会房屋建设项目,为仁多岗村集体经营投资193.67万元,现已开始收益;2017年新建2个,门巴乡机械租赁为巴日卡村集体经营,总投资248.6万元,覆盖23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000元;门巴乡达珠村暖棚暖圈建设项目,总投资435.15万元,全村99户受益;2018年新建1个,门巴乡仁多岗村综合市场建设项目总投资832.02万元,现正在建设中。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6个行政村均已通电、通水、通网,4个行政村(巴日卡村、德仲村、达珠村、贴朗村)已实现油路通达,2个行政村已开工建设(嘉黎县措多乡经波朗村至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公路改建工程),预计2019年年底完工。
(三)重视民生,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认真落实教育“三包”、学生营养餐计划、大学生学杂生活费资助等政策,全乡5所幼儿园已全部投入使用,配备幼师、厨师、保安等,并面向门巴籍精准扶贫户、一般户公开招录吸收有意愿在幼儿园工作,从事幼儿事业的工作人员。
实施农牧民健康体检。实施肺结核、肝炎、风湿病、包虫病等集中体检、抽血化验,对筛查出的病人按照县医院的统一部署,分别送至拉萨市人民医院、南京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并配合市卫生局开展孕产妇优生优育、产前基因干预,实现了“三降一消”,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
(四)认真细致,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强化领导机制,配强工作人员。做好结对认亲助力脱贫,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全乡 38名干部共结对帮扶本乡43户贫困户;配备2名副乡长主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9名干部具体负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的开展。
发展重点产业项目,增强脱贫攻坚动能。全乡有政府项目支持的专业合作社5家,以务工形式解决就业2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人),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分红形式带动71户242人(其中建档立卡51户168人),户年均分红1500元。
落实易地搬迁,谋取新发展。全乡2018年共搬迁67户239人(其中县城搬迁23户97人,拉萨搬迁44户,142人)实现了一户一岗,人均月工资3500元左右。
加大生态补偿,促进群众增收。2018年安排生态补偿岗位165个。
增大转移就业力度,拓宽增收渠道。2018年培训12人次(均为拉萨搬迁户,培训为保安和保洁员),我乡建档立卡中劳动力共有253人,截至目前已有71人就业,通过乡政府、县扶贫办、县人社局等提供岗位转移就业38人,就业方向主要是巨龙矿业、环卫人员、服务员,月平均收入在2500元左右,通过教育引导自主择业33人。
(五)多措并举,精神文明扎实推进。
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结合三大节日、“3.28”“七一”等时机,举办新旧西藏对比、升国旗唱国歌、感党恩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10余次,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使精神文明建设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加强辖区内环境卫生整治。以推进“河长制”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净化环境,美化门巴”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对辖区内河道、湖泊、主干道路卫生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全乡共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60余次;切实加强乡村生活垃圾集中运送处理和垃圾定点、定片、定期清理工作,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六)激发活力,发挥特色产业不断拓展。
虫草产业取得成效。据统计,我乡今年共有1600余人进入采挖区采挖虫草,虫草收入2052万元。
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用规划指导开发、用开发打造精品、用精品树立形象”的思路,突出直孔梯寺和德仲温泉旅游及普巴堆宣舞表演,全力打造门巴乡旅游文化知名品牌,扩大直孔梯寺和德仲温泉及普巴堆宣舞的知名度。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直和乡直各部门积极帮助的结果,也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乡干部来说干部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农牧民收入来源较单一,对虫草收入依赖性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水平低,带动能力较弱,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投入不足;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三、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我乡将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区市党委九届三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三次会议精神和区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既定安排部署,把握机遇、挖掘优势、强化责任、完善举措,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推动门巴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强化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干部管理
乡党委切实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乡党委书记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创建党建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的上下联动工作格局;加强乡党委班子成员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健全议事和决策机制,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取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农牧民党员、流动党员的全面管理;注重运用纪检监督、群众举报等多种方式,编织党员形象监督密网,促使党员干部带头表率作用更大发挥,党员队伍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
(二)兴产业增效益增强发展动力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以农牧业科技投入为依托,稳步推进农牧业发展,加快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科学合理安排围草养畜,扎实做好草畜平衡、畜病防治、草场补偿等关系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大力扶持农牧民发展各类专合组织。
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用规划指导开发、用开发打造精品、用精品树立形象”的思路,突出直孔文化游、德仲康复游、牧区风情游三张名片,全力打造旅游知名品牌,扩大知名度。
持续抓好虫草采挖工作,严格虫草采集工作前、中、后期管理,加强对进入虫草采集区的人员、车辆、安全和环境卫生管理,加大对无票无证、不服从管理、破坏生态人员查处打击力度,加强环境卫生和草场植被保护宣传力度,协调各相关单位全力做好虫草采集期间的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县虫草采集人员营造良好的采挖环境,确保全县虫草采挖工作完满顺利完成。
(三)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持续巩固2016年度、2017年度已脱贫153户525人的脱贫成果,加强对边缘户的监测,确保0返贫率,加紧完成本乡剩余5户10人脱贫任务。
统筹产业项目发展,提高影响力,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提高项目收益率,增加就业岗位。
切实做好搬迁户后期服务保障,加强思想教育宣传力度,转变搬迁户思想,鼓励搬迁群众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提高自身文化技术水平,主动自主就业,提高家庭收入。
加强民生保障,确保社会保障全覆盖,贯彻落实“三大民生”工程,强化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社会保障兜底,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努力做到0返贫率;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服务技能,完善卫生规划和医疗体制建设,提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免费体检覆盖率。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围绕大力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精品乡村旅游、创建品种品质品牌、保障乡村产业发展要素、推行农牧业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等,加快推动产业振兴,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奶制品加工技术,提高奶制品深加工率,打造特色品牌,形成规模化产业,提高门巴乡牦牛奶制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益。
(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等传统宣传方式,还要跟上时代利用好微信等新兴宣传途径,同时每年组织义务植树、志愿清扫街道、清理牧场垃圾等活动,让群众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生态保护思想深入人心。
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牧区社会垃圾、卫生厕所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依托“河长制”等行动,加大辖区内环境卫生巡查力度,建立环境卫生内在竞争机制。
(六)持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党员政治教育”“两学一做”“四讲四爱”“五有五好”学习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切实增强农牧民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深入开展农牧区移风易俗,通过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陋习,养成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树立时代新风正气。
做好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以及上级相关工作要求,打造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
壮大乡村文化队伍,提升乡村文化站等活动场所组织管理人员素质能力,鼓励各村或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等成立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增强农牧区基层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