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    注 册
    |        |    无障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西藏传统文化

墨竹工卡县人民政府    2020年10月30日    来源:拉萨日报    作者:袁忠兵 访问量: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西藏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西藏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民族化的精神依托和力量,西藏传统文化一方面整体上凝聚和体现了藏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和社会心理意识,另一方面又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影响和改造着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生命。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面对新时代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我们必须以更深邃的历史眼光来充分认识西藏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

(一)西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母体中的一个极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子文化,与中原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同一文化生态环境中的既共生又独立的发展关系。在藏民族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一方面吸收了中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分,另一方面也通过交流融合而对中华文化的母体及其他民族文化产生影响。”西藏能考证的可以追溯到3万至5万年以前,其石器时代文化与当时中原文化属于同一个文明体系,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所有的文化都是通过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在漫长的历史时期,藏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从未中断,西藏与内地人民通过和亲、战争、贸易、政治归附、下贡上赐、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中原地区是历代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和思想文化中心。这一地区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其产生的文化凭借其在政治、经济、地理、人口等方面的优势,起着文化轴心的作用,长期以来不断传播到包括藏族等其他民族聚居区,并为这些民族政权所接纳。”

据历史文献记载,早期吐蕃社会“重壮贱老,母拜于子,子倔于父,出入皆少者在前,老者居其后”。后来中原地区的儒家文化传入藏区,对当地贵族和普通民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社会礼俗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时吐蕃使奏云:‘公主请《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各一部。’制令秘书省写与之。”敦煌古藏文写卷P.T.1283号中记载:“儿辈能使父母、师长不感遗憾抱恨,即为最上之孝敬。奴仆能使主子、官长不指责斥骂,即为最上之侍奉。”“不孝敬父母、上师,即如同牲畜,徒有人之名而已。”“应有长幼之序,官仆之分,主奴之别。”儒家文有关君臣理论、父子理论及上下尊卑等级秩序的观念,迎合了当时西藏统治者的需要,被西藏统治者大力推广,进而对藏族地区的普通家庭和社会观念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据历史记载,文成公主和亲松赞干布时携带大量儒家经典入藏。松赞干布“慕中国衣服、仪卫之美”“自服纨绮以见公主”,其后又“遣子弟入国学,受诗、书”。

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既有藏文化本身的内在及交流和吸取需求,也与中原文化强大的吸引、凝聚力分不开。同时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为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西藏从地理概念上来看天然地与内地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如果要向外拓展生存空间,西藏统治者将目光投向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是比较好的选择。但由于青藏高原西部的相对封闭和东部的相对开放,只有向东扩展才可以利用东部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与中原地区发生各种交流和融合,而中原地区也同样借助这一便利条件向藏民族地区辐射着自己的影响。基于以上,可以说,“西藏这种地处东亚地形板块的最西端、面向内地并向内地倾斜的地形构造,使它在地理单元上天然地与自己的祖国成为一个整体。”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藏民族文化自古至今都与整个中华文化保持着血脉相连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包含藏民族等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构成一个民族的内在灵魂。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曾经说过:“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人民和民族试图都在回答人类所面临的最基本问题:我们是谁?”人们通过语言、习俗、宗教、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来界定自己的认同。国家认同是人们主体性交互实践的产物,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建立在中国历史地理空间中的主体实践的产物,文化认同是构成现代国家认同的基础。

依据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大传统占主导地位,同时多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小传统共存的一个有机复合体系”。藏文化是中华多元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要实现多民族的国家认同,首先要做的就是培育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完成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以此为基础,在这样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以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进一步构建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与藏民族传统具有高度契合性,是藏民族国家认同形成的精神支柱。西藏传记文学《米拉日巴传》中的主人公米拉日巴,一生坎坷,为了求学,不辞劳苦,忍辱负重,树立了一个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艰苦卓绝的藏族典型形象。民间文学《格萨尔王传》采用文学的手法,记录了公元六世纪至九世纪以及十一世纪前后藏族地区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格萨尔王的传说表达了藏族人民反对分裂动荡、渴望和平统一的美好理想。英雄格萨尔王为降服妖魔、抑强扶弱、救护生灵,率领岭国人民南征北战,浴血战斗,终于为民除害,保卫了家乡和人民,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和毅力。同时还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能干、智慧的藏族妇女形象——珠牡。1888年、1903年藏族人民两次英勇抗击了英国的武装侵略,其拥护统一、积极反抗外来侵略的心理,是勃发其爱国主义激情的直接文化因素,是爱好和平、拥护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在藏民族身上的具体体现,构成了国家认同建构的精神支柱。

“无论是吐蕃时期崇尚英雄、崇尚勇敢以及战胜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还是分裂时代崇尚理性、崇尚智者,或是用佛教的道德理论照耀心灵,藏民族伦理道德思想中永未泯灭的是整个民族遵循并不断丰富和扩大的慈悲、怜爱、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与人和睦相处等以善良、宽容为基石的道德内容。这种思想已渗透在整个民族的肌体深处,指导并影响着民族精神。”正因为藏民族有着这样光荣的传统,所以在西藏承认中原王朝正统统治地位,归属统属祖国版图以后,尽管长期存在着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特别是帝国主义企图将西藏分裂出去,但始终不能将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藏民族有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及其心理基础因素,有着一种文化认同感,一种民族认同感,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把整个民族凝聚起来,与恶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彰显了一个民族的精神。

可见,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含丰富的优秀伦理道德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了藏民族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取向等。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西藏人民群众的价值关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和“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在西藏这样一个反分裂斗争异常尖锐复杂激烈的少数边疆民族地区,必须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西藏各族人民道德生活健康发展的精神旗帜

西藏自治区是一个以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1.83%,汉族人口占8.17%。各少数民族道德生活和道德理念都表现出独具民族特色的个性特征。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理念,在扬弃中予以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精华和总结改革开放40余年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凝练和概括出来的。它以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理论特征,有利于协调各少数民族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将其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各民族道德生活向着良性、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西藏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变化看,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特别是“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所有这些表现出的虽是具体利益、观念观点之争,但都折射出价值观的分歧。对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高度重视,并想办法予以彻底地解决。否则,将极大地影响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大局,给我们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西方敌对势力妄图通过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长期渗透来达到西化分化我们的目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西藏发展稳定。西藏地处反分裂斗争第一线,意识形态领域始终是我们与敌对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斗争的主战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面对西方“西化”“分化”的险恶用心,我们要打赢西方对我国的“攻心战”,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汇聚中国力量的精神支撑,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统正能量,在人民群众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把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整合起来,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才能有效避免社会分化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凝聚社会共识,维护西藏和谐稳定。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社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根本价值遵循,为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法律制定提供最终价值依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全面健康发展”。“西藏特点发展路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藏的具体实践。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所当然应该是成其“铸魂工程”。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实现西藏梦的必然选择

西藏自治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出了建设“六个西藏”的新部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实现成西藏梦指明了道路,提供了遵循。西藏梦是结合西藏实际,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贯彻落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西藏梦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稳定器,凝聚起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与中国梦、西藏梦的内涵是完全吻合的。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价值引导和精神支撑。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出了价值要求,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评价标准。

今天,西藏同全国人民一道迈进了新时代,与全国一样,西藏同样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西藏面临的最大干扰是十四世达赖集团的渗透破坏,而这很大部分也是由于西藏发展不足,西藏在发展和稳定方面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正是社会治理工作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渊源。

新时代,要着眼于立足“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战略定位,明确西藏文化发展要求和发展思路,是促进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从实践来看,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就失去了精神的根基,必将迷失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西藏的培育和践行,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筑牢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推进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西藏发展实际,以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人民群众自觉抵制错误观念的侵蚀,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变中找到正确方向,形成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分享到:
责任编辑:袁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