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    注 册
    |        |    无障碍

自治区农林牧科学研究所:破译高原育树密码

墨竹工卡县人民政府    2020年08月04日    来源:拉萨日报    作者:黄炳栋 访问量:

在气候条件相对严酷的高原上,如何培育栽种在大地上的树苗?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自治区农林牧科学研究所,探访了高原育种大棚,走进高原种子基因库,看一颗种子如何长成参天大树。

在高原育种大棚,记者看到了已经育苗成功的杨柳树、黄桦木、冬麻豆、巨柏等。自治区农林牧科学研究所科技推广科副科长旦增尼玛一边忙着为树苗拔草,一边告诉记者,“现在工人们正在养护长出根系的小树苗,育苗方式分扦插和播种两种,育苗的时间从1年到3年不等,育苗成功后,才能选种、移栽,最后种上大田。”

据了解,一棵15公分左右高的香柏树苗,需要精心培育23年。侧柏育苗,一年大约只能长5公分左右。这期间,需要经过漫长的除草、浇水、施肥等养护过程。一块30平方米的铁架,培育出来的种子可以覆盖约11亩地。

“在自治区农林牧科学研究所的种子基因库有36个品种乡土树种。我区大部分地区植树造林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干旱和生长周期短,所以我们主要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同时采用科技手段,比如运用生根粉、保水剂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滴灌、喷灌等措施提高苗木成活率。”旦增尼玛告诉记者,不同的树种,出苗圃后的栽种用途也不一样,比如侧柏,多用在城市绿化;蔷薇科、灌木科,多用于山体绿化;沙生槐则用于封沙固土。不仅是苗木,记者在高原育种大棚还见到了绣球花、栀子花等各类花卉。

据悉,自治区农林牧科学研究所每年设立各类公益性岗位40余个,每年为周边群众增收达200多万元。同时,也为全区各地市苗圃工作人员和农牧民提供培训。堆龙德庆区柳梧街道德阳村村民米玛已经在这里工作了5年,“我平时主要负责除草、浇水、施肥等工作,每个月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稳定,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米玛说。

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绿色围城”,如今的拉萨,从南山到北山,有那么多的树,杨树、柏树、冬青……它们像生活在高原的人们一样,坚韧、顽强。自治区农林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格桑曲珍告诉记者:“建设育林基地就是为了把更多的树种引进西藏,在这里培育好,等这些树在这里适应了以后,再移栽到其他地方,用于植树造林,为我区的国土绿化建设作贡献。”

自治区农林牧科学研究所以科研为主,生产为辅,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生态修复、科技推广等方面工作。目前,该研究所共有植物苗种78种,400多万株,每年为全区造林提供100多万株的优质乡土树。高原育种大棚、高原种子基因库等基地的建设,打造了我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炳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