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政:情到浓时须放歌
2010年5月,江苏省第五批援藏干部、拉萨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光政,把在援藏期间结合思想与工作实际发表的30多篇心得体会汇编成《放歌拉萨》一书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就这本文集的内容和他的人生感悟,记者采访了这位“拼命三郎”。
记者: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放歌拉萨》的结集情况?
吴光政:文集首篇《试论邓小平理论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季刊》发表后,被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收录,美国的《史学文摘》、《历史与思考》分别刊登了摘要及目录索引。这既是我的代表作,更是我思想之源、观念之本、理论之泉的缩影。因此,我把该文作为开篇。把获得团中央组织的“全国团干青年随笔征文一等奖”的《涛声赋》作为结束篇,是想告诉所有关心、爱护我的领导和朋友们,“我将视你们的关爱为目标、鞭策为动力、教诲为方向,生命不息、思考不止、耕耘不辍。” 除了首尾两篇外,其余均是我在拉萨3年工作期间公开在各媒体发表的文章,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记者:您平时工作那么忙,怎么有时间写这么多文章?
吴光政:我一直认为苦熬不如苦干,从未因为年龄大、高原反应大、工作环境差而影响工作质量。在拉萨工作3年间,我承办及主持会议100多场次,起草修改各类材料200多万字,3年的加班时间至少相当于6个月的正常工作日。大家都称我为“拼命三郎”。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会有的。我也是忙里偷闲,上班没时间写作,趁着晚上和节假日来写。经常写作,逼着自己动脑子,促使自己勤学多思,这样工作与写作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两全其美。
记者:您写作的源动力在哪里?
吴光政:我写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自己,用以律己。凡笔下倡导的,自己力行;凡笔下抨击的,自己力戒。每篇文章都是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有感而发,绝不无病呻吟,都力求有益社会,给人以鼓励、力量和信心。如: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发表了“科学发展观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三戒’”等心得;结合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发表了“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作风建设首位”、“作风决定生命力”、“作风也是生产力”等体会;结合自身思想与工作实际发表了“适应援藏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有感于拉萨城市规划‘四个第一’”等感想。我是江苏援藏干部,也是部队转业干部,是党和人民教育了我,是人民军队造就了我,是长江之水滋养了我,是雪域高原锤炼了我,不管在哪里,为人也好,为文也好,不能愧对党和人民,不能愧对人民军队,不能愧对雪域百姓,更不能愧对家乡父老。
记者:《放歌拉萨》让人不禁联想到杜甫的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文集的名字从何而来?
吴光政:在高原工作时刻面临着“四大考验”,即:身体上经受着高原缺氧的考验、精神上经受着离乡别亲的考验、工作上经受着初来乍到的考验、生活上经受着入乡随俗的考验。战胜这些考验和困难,没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没有放歌高原的情怀很难坚持。高原气候让我头发白了、皮肤黑了、血压高了、记忆力下降了、用药量增加了,但在这种放歌情怀的激励下,面对不适的高原环境,我没有畏惧退缩、没有消极等待,自觉践行“老西藏精神”,时常是边吸氧边工作,与大家一道忠于职守、埋头苦干、扎实工作。
另外,一方面文集除首尾篇外,均是我在拉萨工作期间公开发表之作,结集就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度过的难忘岁月;另一方面江苏第五批援藏干部的工作简报《高原放歌》,不仅报名出自本人之思,而且我一直担任主编,因此,我从心底觉得《放歌拉萨》很有纪念意义。